裴国强,一九五零年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祖籍河北大名府。幼儿时的我,身体健壮,浑实好动,少年时好学好斗,特别喜欢中国拳术,对中国拳术痴迷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一九六八年,上山下乡期间与几位同学专程步行到陕西泾阳县拜洪拳门拳师邓荣秀学习洪拳。翌年由于世事变迁与邓老师分别,临别之时,老师感慨地说:“我因授徒众多,冷落延误了你,今日始知你为人正派,忠诚之至,我欲待倾囊相授,可惜你却作离别,咱师徒之间无缘……”
一九七零年,在宝鸡修水库的时候,我认识了形意拳王占恒大师的亲传弟子杜金贵先生(河北省河间府任丘人)的儿子杜广德,我经过数月深入了解,初步认识了形意拳传承始末,被其父杜金贵收为弟子。然而事与愿违,正当我准备全力投入学习时,怎奈杜老师一九七一年十月猝然去世,学拳而成为憾事。
为了更深层次地探索中华武术,穷经悟道,我时刻在追求探索之机。一九七三年三月,经由段坤龙(李宗有老师的外甥)介绍,认识了和式赵堡太极拳郑悟清先生的弟子李宗有,后又经李宗有介绍认识了他的师兄刘云英,随时事运转,得此契机,从此步入了研习太极拳之路。
一九七三年同月,在李宗有老师引荐和安排下,前往西安东六路的侯春秀家拜望。彼时我看到了一个和气的老人,老人的相貌很平常,身体单薄消瘦,能和一个太极拳高手联系到一起,令我难以相信,十分费解。惊人的一幕出现了,老人与李宗有搭手,只见他一个肋下靠(事后才知叫肋下靠),李宗有箭一般飞出,倒向了屋内南墙根火炉旁。李宗有站了起来,却未伤分毫,而老人家则气不喘,面部平和,像没事人一样,好像没费吹灰之力。我很吃惊,心里想真是巧妙极了。李宗有老师在我的心目中,功夫、名气都很大,怎这么不堪一击?而侯春秀如此炉火纯青的武功,使我见识到了真正的内家太极拳,为此我下定了以后跟随恩师学拳到底的决心,并且立下誓言将为之奋斗一生。
一九八四年,陕西省武术观摩赛在陕西户县召开,我受恩师嘱托,按其历史原貌,将隐藏在民间近千年的活化石——武当张三丰秘传金不换河南温县赵堡镇三合一太极拳公诸于世,宣示了人体同构于天地、神形俱妙、与道合真的天然功法:《武当张三丰金不换三合一太极拳》。
一九八四年,《陕西西安赵堡太极拳研讨会》在西一路召开,我恩师委托次子侯转运到咸阳我家与我商谈,让我代表老师出席,与会表演。我对他讲:“你回去转告老师,叫焦明德师伯(中华武术馆馆长、梅花拳大师)在家等我,我准时前往开车去接二老。”第二日,在小师妹侯玉娥的陪同下,我们几人共同准时到达会场,在会场我和师弟侯转运一同表演了拳架和推手。
一九八五年,三月八日下午五时左右,恩师的二女婿到我厂找我说:“老师病危,速去西安”。七时左右,我到达东一路恩师家中,师徒二人相见相互洒泪点头示意之后,老人家闭上了双眼安心地睡去。晚九时左右,我恩师侯春秀猝然去世,在他床前一直陪伴他、目送他离去,我悲痛万分。他生前的嘱托,临终之时的离别之情,我铭记在心。恩师走完了他那艰辛而光辉的漫漫人生,终年九十三岁。
一九九二年,我被纳入《陕西咸阳体育志》、《陕西咸阳地方志》武术栏项目内。
二零零零年,在陕西省咸阳市体委张德华老师关心下,《陕西咸阳武当张三丰赵堡镇金不换三合一太极拳研究会》成立,我有幸担任会长。
“保国护门匡正义,忠孝仁义立天地。”恩师生前嘱托我铭记在心,始终在寻找最佳时机,完成他老人家生前多年的心愿,将武当张三丰秘传赵堡镇金不换三合一太极拳完整地传承下去,不至湮没于世间。让集于健身、养生、技击同为一体,天地人合的道家天然功法师传秘授、秘诀功法公诸于世,使其弘扬光大,以此来表达我对恩师的缅怀。
光阴似箭,此时我已到退休的年龄,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我谨遵师嘱,研练三十余年从未间断,对武当张三丰金不换三合一太极拳的体悟、探索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已得窥内家拳无穷奥妙玄机之真谛。希望能通过我的感悟述说,让广大喜爱太极拳的海内外朋友,对武当张三丰金不换三合一太极拳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能因此了解道家太极拳,了解中国古老的道家文化,了解中国武术文化,让更多武术、太极拳爱好者凝聚起来,为促进武术界的文明、和谐、健康发展,共尽绵薄之力。
在此感谢陕西省咸阳市体委的张德华老师对我工作的帮助,感谢著名书法家陈鹏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感谢东平摄影公司谈东平摄影师为拍摄拳架资料所做的整理工作,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裴国强
2009年文于咸阳
交流咨询:18682952339 联系人:裴老师 |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毕塬路石油钢管厂家属区 |